数字浊度传感器通过光学原理(如散射光、透射光)检测水体中悬浮物浓度,核心敏感区域(透光窗、镜头、检测池)易附着泥沙、生物膜、有机物等污染物,若清洁不及时或方式不当,会导致光信号衰减、检测数据偏差,甚至损坏光学部件。清洁需遵循 “安全操作、分级处理、保护光学元件” 原则,覆盖传感器核心检测区域与辅助部件,确保清洁后恢复稳定检测性能。 一、清洁前准备:安全防护与工具适配 清洁前需做好安全防护与工具筹备,避免操作失误损伤传感器或引发安全风险。首先,设备停机与断电:关闭传感器与主机的连接电源,断开信号线路(记录接线端子位置,可拍照留存),若传感器安装在流通池中,需先排空池内水样,防止清洁时水样泄漏或污染;部分传感器配备快速拆卸卡扣,需按说明书操作解锁,避免强行拉扯导致接口损坏或光学部件移位。其次,安全防护措施:佩戴一次性丁腈手套(避免手部油脂污染光学部件,或接触清洁试剂)、护目镜(防止试剂飞溅入眼),若使用酸性清洁试剂,需在通风良好环境操作,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,防止吸入挥发性气体。第三,工具与试剂准备:准备专用清洁工具,包括无尘软布(不掉纤维,避免刮擦透光窗)、超细纤维棉签(清洁镜头缝隙与接口)、塑料软毛刷(刷毛柔软,防止划伤光学表面)、塑料洗瓶(盛放去离子水);试剂需选择与传感器材质兼容的类型,如中性清洁剂(0.5% 专用光学清洗剂,pH 6-8)、5% 稀硝酸溶液(去除无机盐结垢)、10% 次氯酸钠稀释液(杀灭生物膜)、电阻率≥18.2MΩ・cm 的去离子水(冲洗残留),所有试剂需现配现用,避免长期存放变质;同时准备废液桶(收集清洗废液,不可直接排放)、专用托盘(放置清洁后的传感器,避免二次污染)、放大镜(检查清洁效果)。 二、分污染程度清洁流程:针对性去除污染物 根据传感器表面污染程度,需采用差异化清洁方式,避免过度清洁损伤光学元件或清洁不彻底残留污染物。首先,轻度污染清洁(日常维护):适用于传感器连续使用 24-48 小时后,表面仅有浮尘、轻微有机物残留的情况。先用去离子水冲洗传感器透光窗、镜头及检测池内壁,去除松散污染物;再用无尘软布蘸取少量去离子水,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擦拭透光窗与镜头表面,力度以不压变形软布为宜,避免反复摩擦同一区域(防止光学涂层磨损);若检测池内壁有污渍,用超细纤维棉签蘸取去离子水轻轻擦拭,棉签不可伸入过深,防止触碰内部光学组件;清洁后用去离子水再次冲洗,用无尘软布吸干表面水分,放置在专用托盘内晾干,避免水分进入传感器内部。其次,中度污染清洁(生物膜、明显有机物):当传感器表面出现滑腻生物膜,或附着褐色有机物沉积时,需强化清洁。将传感器光学部件(仅透光窗、镜头区域)浸泡在 10% 次氯酸钠稀释液中(次氯酸钠与去离子水按 1:20 混合),浸泡时间控制在 10-15 分钟(不可超过 20 分钟,防止腐蚀光学涂层),浸泡期间每隔 5 分钟轻轻晃动容器,促进生物膜脱落;取出后用塑料软毛刷蘸取中性清洁剂,以轻柔圆周运动刷洗透光窗周边区域,重点清理生物膜附着处,避免刷毛直接接触镜头核心区域;刷洗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,直至传感器表面无滑腻感,再用超细纤维棉签清理传感器接线接口缝隙,去除残留清洁剂;最后吸干水分,阴凉通风处静置 5 分钟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光学部件老化。第三,顽固污染清洁(无机盐结垢、顽固有机物):针对传感器表面出现的白色无机盐结垢(如碳酸钙沉积)或固化有机物,需用酸性试剂辅助清洁。将传感器光学部件浸泡在 5% 稀硝酸溶液中,浸泡时间 5-8 分钟(需提前确认光学材质耐受硝酸,如石英玻璃可耐受,普通玻璃需缩短至 3 分钟),期间观察结垢是否溶解,溶解后立即取出;若仍有顽固有机物,用超细纤维棉签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,轻轻擦拭污染物区域,棉签不可用力按压,防止戳破光学涂层;清洁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传感器表面至少 5 次,最后用 pH 试纸检测冲洗水 pH 值,确保 pH 在 6-7 之间(无硝酸残留),再用无尘软布吸干水分,静置 10 分钟让光学部件完全干燥。 三、清洁后检查与维护:确保传感器性能恢复 清洁后需通过严格检查与后续维护,确认传感器无损伤且检测性能正常,避免直接投入使用导致数据偏差。首先,外观与完整性检查:用放大镜观察传感器透光窗与镜头,确认无划痕、破损、涂层脱落或变色(如表面发暗、出现斑点,可能为清洁剂腐蚀),若发现光学部件损伤,需立即停止使用,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;检查传感器外壳是否有裂缝,接线接口是否清洁、无水分残留,若接口有氧化痕迹,用超细纤维棉签蘸取无水酒精擦拭清洁,晾干后再连接线路。其次,性能验证:将清洁后的传感器重新安装到检测系统中,连接信号线路与电源,进行零点校准(使用 0NTU 标准浊度溶液),观察校准结果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(通常零点误差≤±0.1NTU);校准后采集已知浓度的浊度标准溶液(如 10NTU、100NTU)进行检测,对比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,若误差≤±5%,说明传感器性能恢复正常;若误差超标,需重新检查清洁过程,确认是否存在清洁剂残留或光学部件损伤,必要时重复清洁流程。第三,后续维护措施:清洁后的传感器需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短期维护,如每天用去离子水冲洗 1 次,防止污染物快速附着;每周进行一次轻度污染清洁,延长光学部件使用寿命;记录清洁时间、污染程度、清洁方法及性能验证结果,建立清洁档案,根据污染规律调整清洁周期(如高浊度水体中,可缩短至每天一次清洁);若传感器连续清洁 3 次后性能仍无法恢复,或光学部件使用周期超过说明书规定(通常 1-2 年),需及时更换光学组件,避免影响检测精度。 通过以上标准化清洁流程,可有效去除数字浊度传感器表面的各类污染物,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光学敏感部件,确保传感器恢复正常检测灵敏度。清洁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清洁剂浓度、浸泡时间与擦拭力度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传感器损坏,为水体浊度在线监测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。
|